为深挖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动力,7月3日至5日,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 “泉河启明” 团队走进阜阳临泉县,通过非遗探访、红色研学、产业调研、民生问卷四大实践模块,在田野调查中解码乡村发展密码。
寻根非遗:探秘“肘阁抬阁”,守护文化薪火
7月3日,团队来到了临泉“肘阁抬阁”非遗传承人刘子昌的家中。传承人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肘阁抬阁”常用的服饰与道具,并向队员们介绍了“肘阁抬阁”的演出形式与发展历程。“我们临泉的肘阁抬阁是全国最具特色的,表演节奏非常欢快。”刘子昌先生自豪地说。

团队采访文化传承人刘子昌
铸魂红色:瞻仰魏野畴纪念馆,赓续精神血
7月4日上午,团队来到位于临泉县老集镇的魏野畴纪念馆。通过讲解员对历史实物与影像资料的介绍,队员们在感慨魏野畴渊博知识的同时又被他“不畏牺牲、为国为民”的事迹所触动。团队成员现场开展微党课宣讲,倡议将红色资源与乡村研学旅游结合,让革命精神成为乡村发展的“精神引擎”。

讲解员讲解魏野畴先生生平经历
问道产业:走进农业基地,解码科技兴农
同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安徽临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实地调研。园区采用“一心一园四区”的整体布局模式,与高校等科研单位、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完成了皖临白山羊、临泛麦3号种子等特色项目。园区通过“政产学研用”,并凭借地理优势与技术创新,为乡村产业振兴筑牢根基。

团队在农业园区合影
倾听民声:聚焦“新农人”样本,折射振兴关键题
7月5日,团队成员通过街头田间发放问卷,捕捉乡村发展脉搏。调研结束后,将对此次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构建“文化-产业-民生”模型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采访现场(摄影:许日升)
此次临泉实践活动,泉河启明志愿服务团队携非遗震撼、红色洗礼与田野思考而归。队员们将以“临泉故事”传播者身份,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汇聚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