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教育发展,7月1日,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美育童行,乡村振兴”实践队正式集结出发,携手淮南市新时代志愿者联合会,于淮南市高新区三和镇大郢村和大通区洛河镇王庄村同时开展为期四天的“美育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乡村支教及调研活动。
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
7月1日,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实践团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红色精神主题教育课程。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充分调动课堂氛围,通过讲述红色故事、讨论红色精神的内涵,引导孩子们积极分享感悟。此外,通过《小英雄雨来》舞台剧的排演,孩子们在情景演绎中深刻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意志,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传承了红色基因。
当日下午,实践团前往淮南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参观学习。成员们依次参观了日寇侵占大通期间的布局沙盘、矿工生产生活用品、矿工上下工流程泥塑以及白骨大坑、秘密水牢遗址等。面对累累白骨和日军罪行的照片,实践团成员深受触动,深刻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惨痛与沉重,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和平生活,坚定信念,努力奋斗。

参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
美育润泽童心,美艺绽放新程
在支教课程中,实践团成员精心设计了各类主题活动,将美育元素融入其中。通过“彩绘淮南”艺术活动,孩子们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得到了显著提升。实践团还带领孩子们制作非遗蓝晒艺术画、学唱安徽民歌,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丰富内涵。美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孩子们综合素养、激发创造潜能的关键。

一起制作石头画
探索科学之美,启迪智慧之光
实践团充分发挥物理专业优势,通过“会开花的树”、“静电章鱼”等趣味科学实验,向孩子们生动介绍了物理原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培养了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大通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宫中利在现场采访中表示:“科普不仅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激发乡村儿童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促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水吸乒乓球”科普实验
聆听乡村之声,探寻振兴之路
支教期间,实践团深度走访乡村,参观乡村美育建设情况,并通过个性化采访、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村民对美育的实际需求,总结乡村美育发展现状。淮南市图书馆(淮南市少儿图书馆)读者活动部主任许凯在采访中表示:“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文旅建设项目,都是追求乡村越来越美、越来越好的过程。开展美育教育,是给予乡村整体发展的重要支撑。”

实践团采访当地村民

实践队合影(摄影:胡可唯、程淼、闫思睿)
通过此次“美育童行,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师生、村民共同探索了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将继续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为乡村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