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本科招生宣传
■ 学校概况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职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近1300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6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3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2人。学校还有一支由40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22人,海外院士1人。拥有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重大项目团队4个、重点项目人才团队2个。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学院(部)。
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8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获批2个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和2个省级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榜上有名,其中6个学科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 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概况
◆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力学、光电系统与控制
◆师资力量:教职工68人,教授4人,副教授3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3人,硕士生导师26人,博士生导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二级教授1人
◆工程力学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工科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光电物理实验示范中心
◆省级教学团队1个:力学教学团队,大学物理教学团队
◆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宫能平工作室
◆省级精品课程2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省级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大学物理
◆卓越人才计划: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基础力学实验中心、光电物理实验示范中心
◆科研平台: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工程力学与支护技术研究所
◆科研情况: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3项,年均SCI论文20篇
◆学院荣誉: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
◆科技获奖(近5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类)、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全国第六届安全生产成果奖三等奖1项。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9项,达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2项
◆学生竞赛获奖(近5年):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安徽省大学生力学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省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37项、二等奖95项
◆典型就业单位:工程设计单位、工程建设单位、计算机辅助设计公司、电子设备研发制作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单位。近几年学院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考研率25%以上。其中2019届本科生就业率达99.21%,考研率达32.3%
◆学生典型:近年来涌现出一批荣获煤炭系统“优秀共青团员”、“淮南好人”等荣誉称号的优秀毕业生
 工程力学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扎实的力学基础理论、计算机辅助计算和力学综合测试技术知识,侧重于掌握力学在各种工程 (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 中的应用;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在高新企业、科研、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计算机优化分析、力学测试等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和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学习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结构力学、机械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程序设计、计算方法及matlab语言、工程仿真CAE 、工程结构动力学仿真、土木工程概论 、工程材料学,断裂力学基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课程。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应用物理学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坚实的物理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知识,侧重掌握现代电子应用技术、信息技术、光电测量与传感技术、先进材料与器件的应用技术。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在高新技术公司或企业、科研、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科研、教学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学、分析力学、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与应用、近代物理分析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传感器技术、半导体物理学、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近代物理实验、专业物理实验等课程。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实验技能,掌握宽厚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相关知识基础和了解光学系统所必需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自我开拓能力,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扎实理论基础、专业口径宽、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从事光电子学、光学工程、光通信、光电检测与传感等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物理学、工程光学、信息光学、激光技术、光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传感器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学物理方法、微机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力物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
 
  
   | 毕业年份 | 专业名称 | 毕业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 2019届 | 光电系统与控制(硕士) | 5 | 5 | 5 | 5 | 100% | 99.24% | 
  
   | 应用物理学 | 28 | 127 | 28 | 126 | 100.00% | 
  
   | 工程力学 | 63 | 63 | 100.00%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36 | 35 | 97.22% | 
  
   | 2018届 | 光电系统与控制(硕士) | 2 | 2 | 2 | 2 | 100% | 98.90% | 
  
   | 应用物理学 | 34 | 139 | 33 | 137 | 97.06% | 
  
   | 工程力学 | 68 | 67 | 98.53%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37 | 37 | 100.00% | 
  
   | 2017届 | 应用物理学 | 33 | 89 | 32 | 88 | 96.97% | 98.88% | 
  
   | 工程力学 | 56 | 56 | 100.00% | 
 
 
 
近年来省级以上科研、教研获奖项目一览表
 
  
   | 序号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名称 | 获奖人 | 等级 | 获奖时间 | 
  
   | 1 | 超深立井井筒掘砌快速施工综合技术研究 | 国家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 | 经来旺 | 省部级 三等奖 | 2008 | 
  
   | 2 | 岩巷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支护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 卢小雨 | 省部级 二等奖 | 2011 | 
  
   | 3 | 深厚表土冻结立井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井壁材料及井壁破裂机理研究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 经来旺 | 省部级 一等奖 | 2013 | 
  
   | 4 | 千米垂深软岩巷道底臌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 | 经来旺 | 省部级 三等奖 | 2013 | 
  
   | 5 | 软弱围岩蠕变动力演变规律与相应的支护策略研究 | 国家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 | 经来旺 | 省部级 三等奖 | 2014 | 
  
   | 6 | 强构造应力环境巷道围岩变形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 国家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 | 经来旺 | 省部级 二等奖 | 2015 | 
  
   | 7 | 极松散厚煤层及高应力松动泥岩中锚杆锚固与支架相互增强技术研究 | 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 | 经来旺 | 省部级 三等奖 | 2015 | 
  
   | 8 |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研究——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 宫能平 | 省级 | 2013 | 
  
   | 9 | 弹性力学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 |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 经来旺 | 省级 | 2015 | 
  
   | 10 | 以周培源力学竞赛为契机将力学建模融入工科基础力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 刘丹丹 | 省级 | 2016 | 
  
   | 11 | 基础力学教改中的“以赛促进”与实践 |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 刘丹丹 | 省级 | 2019 | 
 
 
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览表
 
  
   | 序 | 主持人 | 国家级项目名称 | 类型 | 时间 | 
  
   | 1 | 圣宗强 | 对超重原子核的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物理专项合作研修) | 2013 | 
  
   | 2 | 董春亮 | 爆破循环开挖下深部巷道围岩破裂机理和稳定性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 | 2014 | 
  
   | 3 | 陈昌兆 | 元素掺杂SnO2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中缺陷关联的载流子传输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 | 2014 | 
  
   | 4 | 李洋 | 新型TiO2/Ag基柔性SERS基地材料:痕量检测及光降解治理 |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 | 2015 | 
  
   | 5 | 付志粉 | A5MO6新型岩盐结构介质材料设计与结构/性能调控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 | 2016 | 
  
   | 6 | 陈华俊 | 基于非线性光力系统的Majorana费米子光学探测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物理专项博士项目) | 2016 | 
  
   | 7 | 高娟 | 铪基高k栅介质/钝化层/Ge堆栈结构设计、界面调控及其MOS器件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 | 2017 | 
  
   | 8 | 徐华锋 | 新型光镊装置光源部分的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物理专项博士项目) | 2017 | 
  
   | 9 | 陈华俊 | 基于微纳光力系统的Majorana费米子探测与马约拉纳诱导的相干光学传播特性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 | 2018 | 
  
   | 10 | 吴宏伟 |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结构的多频带太赫兹定向散射天线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物理专项博士项目) | 2018 | 
  
   | 11 | 李亮 | 基于湿一热弹本构和刚柔耦合理论的变桨旋转风力机叶片动力学特性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 | 2019 | 
  
   | 12 | 缪广红 | 基于蜂窝结构炸药低能高效爆炸焊接的关键参数控制理论与爆轰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 | 2019 | 
  
   | 13 | 吴宏伟 |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太赫兹磁偶极辐射调控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 | 2019 |